作家H:從追求外在,提升至內求諸己。人們的提升從影視文化產業可窺見。

作家H的兩性見解

兩部很夯的韓劇,一部是「一起吃晚餐嗎」,另外一部則是「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」。從這兩部的偶像劇來看,現代人對於愛情或是人生的追求,已經逐漸從外在轉移至內在。

當然這幾年因為類型戲劇興盛以及串流媒體的興起,這種主打心理的戲劇也越來越多。只不過,當最主流的偶像愛情劇,也開始不約而同以愛情為包裝,但是卻是探討內心為主軸的時候,就可以確實印證,現代人們對於外在的美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的巔峰,而內心的自我了解以及健康程度,就變成大家關注的重點。

「一起吃晚餐嗎」是比較具象的詮釋方式。最直接的,以一個精神科醫師的愛情作為出發點,而他的情敵卻是一個精神病患者,這種直球對決可以滿足對心理層面要求比較低階的觀眾,探討心理狀態相對來說,只是愛情橋段的點綴。

然而「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」則是更深入的探討了精神病患者,抑或是表面為正常人,社會上的成功人士,但實際上可能有著反社會人格又或者因為家庭成長背景,所引發的人格壓抑症狀。

片中男一的哥哥是個自閉症患者,這種外顯的心理症狀,在過去是戲劇裡面常出現的角色,讓人覺得更可以深度挖掘的,反而是照顧者的成長歷程,以及一路以來的心路跌宕,讓觀眾除了注意男女主角的美貌之外,更容易去思考,劇本本身,或是導演與編劇合作之下,想要呈現給觀眾的訊息。

在觀賞這些優質的戲劇之餘,我也認為每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,都可以多與對方聊聊彼此的成長背景以及家庭影響。基本上人格的形成除了天生的DNA之外,成長的過程身邊的長者絕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有的男生從小被當作女生養育,有的男生從小缺乏母愛,有的女生從小被視為公主栽培,每一種教育方式或是溝通對話,都會影響一個人日後如何對待自己另一半的方式,以及形塑出什麼樣的個性待人處事。

所以我再度強調,談戀愛之前,不去詢問對方過去的戀情是以什麼型態進行,是在什麼狀況下分手之類的話題,我認為是很不智的。畢竟人的行為模式跟著個性驅動,而個性的塑造又跟成長有關,這些事情息息相關,就算問了對方不回應,那也是一種相互理解的過程。

更別說這幾年在出版市場上,最多暢銷的書籍都是講述著人性,厭世,憂鬱,善良與利益等心理層面的議題。

但反過來想,人們已經不把「整形」這種事情當作主要議題看待,而是心靈,在我看來,這是社會某種層面上的提升,如果接下來開始討論意識,精神層面,我相信會對現世的存在,更有價值與幫助。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